微信問一問有社區(qū)相了

0 評論 153 瀏覽 0 收藏 19 分鐘

“微信問一問轉型社區(qū),公私域融合新篇?!?在微信生態(tài)體系中,問一問為何從搜索走向社區(qū)?它是如何整合公私域資源,實現信息流動與關系生長的?又為用戶和商家?guī)砹四男┬碌膬r值與機遇?

想要成為內容社區(qū)的問一問同時契合了微信生態(tài)的兩個核心命題——信息流動和關系生長。

「春節(jié)去潮汕怎么玩?」當我想尋找到靠譜答案的時候,在微信內進行搜索是一個優(yōu)先級很高的選項,接近或等同于在小紅書上搜索筆記。如果這個問題是在與好友的微信聊天中產生的,那把它復制粘貼到微信的搜索框中已經是我的一種肌肉記憶。

一套操作下來,除了能看到AI問答總結出的答案,公眾號、視頻號的相關文章或視頻,還有問一問的相關問題及用戶回答和相關搜索。這基本構成了微信搜索結果的三個內容層次,即AI直出的確定性答案,偏專業(yè)創(chuàng)作的內容和來自普通用戶的經驗分享。

三者之中,AI在幫助人們完成信息搜索、整合的工作,但目前直出的答案比較寬泛、籠統;公眾號與視頻號內容詳盡,但缺少來自其他用戶的反饋。問一問作為一種強UGC屬性的內容,在搜索場景下能夠與前兩者形成互補,為其補充更多來自普通用戶的個人體感,提供交叉驗證信息。

相比現在的公眾號與視頻號,問一問的創(chuàng)作門檻更低;相比朋友圈,問一問更開放,是面向大眾的公開發(fā)布。這也讓從滿足用戶長尾搜索需求延伸出來的問一問,成為了微信生態(tài)里,一個接近「人人可以創(chuàng)作的載體」這個目標的內容產品。

從使用體驗來看,問一問的內容更多聚焦在興趣愛好和生活日常,用戶除了會分享實用的潮汕旅游攻略,還會在上面討論「2025春節(jié)檔電影,誰的角色塑造更出彩」、「春節(jié)你感到最開心的事是什么」、「每年在外地怎么過春節(jié)」、「第一批過年的人都在玩什么」等更豐富的內容。

這些內容往往會更強調個體的經驗、感知和情緒,是提供參考,而不是灌輸知識,具備更強的UGC屬性。甚至,很多用戶開始把問一問看作一個分享自己真實生活、感受的社區(qū),在上面可以看到40+用戶的夢中情房,壓箱底的綠皮火車票,以及第一次的相親經歷,呈現出一個個色彩斑斕、打動人心的真實社會切片。

這樣的問一問同時契合了微信生態(tài)的兩個核心命題——信息流動和關系生長。

一方面,作為中國互聯網用戶的最大公約數,微信已經是信息流通的核心網絡之一,問一問可以讓更多個體掌握的信息,被分享和匯入到這個網絡中,通過搜索和社交關系視線分發(fā)。這樣的問一問是一個公域與私域的中間態(tài),一種微信用戶信息需求的延伸。

另一方面,這種信息流動,也讓人們擁有了建立半熟人關系的可能性。如果說誕生之初的問一問給大家的感覺是又一個百度知道或知乎,一個在微信內提出問題、尋找答案的平臺?,F在的問一問更容易讓人聯系到小紅書,同樣強調對UGC的重視,也同樣擁有基于內容形成圈子的能力。

問一問的產品經理Mia在2024年已經看到一些用戶會在問一問上不帶任何目的地刷內容,在推薦興趣流里發(fā)現和參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肝覀儸F在會越來越關注問一問作為一個內容社區(qū),本身的發(fā)展是否能夠健康地循環(huán)起來,是不是能給用戶有一個好的消費和互動的體驗。」

這樣一個社區(qū)的出現,也給微信的商業(yè)化系統提供了新的組件,讓名創(chuàng)優(yōu)品這樣的品牌能夠利用問一問的問答機制,激發(fā)出用戶的分享欲,為產品形成一種更公開的口碑傳播。

如果說商品信息是一個自由在微信里游走的原子化交易組件,那問一問就是為商品信息打開的超鏈接,指向一個更公開的用戶交流區(qū)。對商家而言,這可能是一個能夠與群形成配合的,更具互動性的經營陣地。

01 搜索、問答到社區(qū)

問一問的出發(fā)點并不是社區(qū),而是想解決用戶在搜索場景下的具體需求。用戶對微信的高頻使用,與微信上內容、商品、服務等信息的積累,催生出了大量的搜索需求。在這些搜索需求中,很大一部分會是信用卡如何提升額度、二手房電費怎么過戶這樣的細節(jié)問題。

通常來說,這樣的細節(jié)問題尋求的是適用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死板的知識。疊加問答產品,通過用戶的參與來「眾籌」答案,是搜索產品滿足長尾需求必須經歷的一步。

問一問最基礎的功能也是給搜一搜提供這樣一個匹配細節(jié)問題與個性化答案的場所,讓微信用戶的長尾、細節(jié)問題得到及時準確地滿足。

「我們希望在問一問創(chuàng)造一個場景,就是讓能解決這些需求的人、有相似經歷和興趣的人來解答這些問題,來連接有需求的人和經歷過的人?!筂ia表示。

這樣就在微信上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信息獲取鏈路:

在微信聊天中獲知春節(jié)要去潮汕玩的信息,選擇在微信搜索框搜索怎么玩,會首先在AI問答先獲得一個概括性的答案,然后可以通過瀏覽公眾號、視頻號、問一問進一步細化感興趣的游玩攻略。這個過程中,問一問負責提供UGC屬性的內容,補充更多個人體感和細節(jié)。

同時,在回答下的評論區(qū),也會形成一種有效的信息交換。在「哪里看正宗英歌舞」的答案下,會看到有用戶提問「峽山離哪個高鐵站最近」,有回答說「潮陽站離高鐵峽山最近」,但提問的用戶回復他說「論坐公交車,還是普寧最方便,到峽山」。到這里,基本完成了從搜索到問答的問題解決路徑。

我們還可以在問一問上看到很多「一個話題觸達多個圈層」的例子。在「我今年大一,我一個月想要1500塊的生活費,這過分嗎」的問題下,參與討論人有這位用戶的同齡人,也有十四年前的大學生,還有曾經的大學生家長……他們的回答被聚到一起,本身就像是一場打破圈層的對話。

因為問答過程中,用戶能夠基于已有回答產生出有價值的互動和內容,所以也會具備圍繞內容衍生出建立更深層互動關系的可能性。但這需要突破問答的邏輯,給到用戶更大的自由度去發(fā)布內容。

「發(fā)布」功能的推出,是問一問從問答邏輯向社區(qū)邏輯轉變的一個標志,讓產品的形態(tài)從又一個百度知道過渡到了又一個百度貼吧。

「發(fā)布」功能讓用戶的發(fā)言不再受限于提問,而是可以自由地分享和表達自己的想法,進一步釋放了問一問的互動潛力。這個功能上線后,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用戶在問一問上主動分享內容,這類內容在問一問的占比也在逐漸上升。

轉向社區(qū)邏輯的問一問,為用戶搭建了一個面向半熟人關系的「朋友圈」。有用戶會把問一問當作分享情緒的樹洞,有人會在這里分享自己過年回家的生活,也有人會在這發(fā)布自己的學習、生活記錄。這種自由、開放、輕體量、短圖文的內容形式,也提供了一種微信需要的、UGC友好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

02 真實、多元的UGC內容

目前,問一問對用戶的觸達還比較克制。普通用戶進入問一問的主要路徑還是搜一搜,通過搜索某個問題,關注到問一問的相關答案,然后可能會一步一步深入到問一問的信息流中。已經將其當作內容社區(qū)的用戶,也可以通過發(fā)現-搜一搜-問一問的路徑,進入其中,瀏覽自己喜歡的內容。

在這個階段,為內容定調,是問一問在社區(qū)邏輯下需要做好的頭等大事。從2024年6月發(fā)力創(chuàng)作者運營后,問一問已經擁有了一批持續(xù)輸出的優(yōu)質創(chuàng)作者。這些創(chuàng)作有從知乎過來經營新陣地的資深答主,也有問一問上原生的創(chuàng)作者。他們中有飛行員、外賣員、資深媒體人,也有社區(qū)工作者、寶媽、退休老干部。

真實、多元是這些優(yōu)質創(chuàng)作者具備的共性特征。問一問創(chuàng)作者 @和天天一起向上 認為,真人、真事、真情是一個基于真實分享的社區(qū)應有的內容調性。這意味著,在內容背后要是一個人真實的人在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見聞,并且能夠將自己的真實體感融入到內容表達里。

@和天天一起向上 習慣從自己的生活中去發(fā)掘自己想要寫的內容?!复蠹叶紝?98,我在問一問上搜了搜,很多人可能沒有去過798,或者他真的沒有體驗那里所謂的角落的美。還是要從我出發(fā),自己就是一個有可能觸達到更多的人,哪怕他的范圍是相對小的?!?/p>

另一位創(chuàng)作者 @飛行員vinzent 擅長在問一問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片段。第一次在問一問上發(fā)布內容,  @飛行員vinzent 就帶著大家欣賞了他開著飛機在北美上空拍到的日全食。之后,他還分享過自己在機翼上喝酒的照片,把飛機開到66號公路上的經歷。

對他來說,這是對自己認可的生活方式的分享和展示,希望更多人能夠通過他的內容,了解如何一個飛行愛好者的真實生活是什么樣的。問一問為 @飛行員vinzent 提供了一個流暢、便捷、自由的表達渠道。在回答過的很多問題下, @飛行員vinzent 都沒有給到確切的答案,但他讓更多人看到了他的真實感受。

「你的真實人生也是別人參考的答案。」 @叫醒奧特曼 這樣總結自己在問一問上的創(chuàng)作感受。不只是開飛機追逐日食的瑰麗內容會在問一問受到追捧, @叫醒奧特曼 寒假期間回到老家,帶女兒下田、趕海的生活記錄,同樣在問一問上獲得了上千的點贊,有不少人會在評論中表示出對這種生活的向往。

這些優(yōu)質創(chuàng)作者的感受,代表了問一問想要實現的內容基調,以及對創(chuàng)作者的尊重。這樣的基調下,問一問是一個不強調垂類概念的平臺,所有內容的產出都是在圍繞鮮活的人來實現的。鮮活的人帶來真實的內容,而真實的內容更容易給用戶帶來滿足,激發(fā)共鳴和交流,讓用戶獲得創(chuàng)作的成就感。

當下的問一問還保持著大型朋友圈的狀態(tài),創(chuàng)作者突破了既有的問答邏輯,開始創(chuàng)作更豐富地內容,顯露出一個內容社區(qū)的雛形。但客觀來說,問一問還不是一個成熟的社區(qū),在用戶的體量和活躍度、內容的豐富性、流量機制的把控等方面都還有一段路要走。

03 連接公私域的中間態(tài)

問一問對微信的重要性體現在銜接公私域的能力上。

微信缺乏一個具備互動性的社區(qū),作為粘合公私域之間的中間態(tài)。無論是公眾號的文章,還是視頻號的視頻,在發(fā)出之后往往都是借助朋友圈、微信群以及看一看等進行分發(fā),缺少一個可供大家基于內容進行討論、互動的場域。這個場域的缺失,將很大一部分個體化信息圍在了私域中。

同時,強分發(fā)的邏輯下,內容創(chuàng)作者會自然地傾向于通過提升內容專業(yè)性,獲得更大的分發(fā)權重。即便微信的分發(fā)邏輯中有著很強的社交因素,但在分發(fā)為主的公域流量的分配上,更專業(yè)、更精良的內容往往也會獲得更多露臉的機會,相對真實質樸的UGC內容的機會更小。

問一問能發(fā)展為一個半熟人關系的朋友圈,就意味著在微信中出現了一個開放的互動場域。

這個場域的一邊與朋友圈打通,讓用戶能夠將一些有用、有趣的內容發(fā)布到朋友圈、微信群之外的公眾場域,另一邊則勾連公眾號、視頻號、看一看、搜一搜等內容公域,抬升流量天花板。信息因此得以在公私域之間高效流動。

同時,在強調真實、多元、分享的內容基調下,問一問堅持的一問多答的產品形態(tài),本身就具備很強的互動性。每一個問題下,都會聚合不同的內容和討論,在這些內容和討論中,既有多元觀點的碰撞,也有更多的同好交流。

UGC內容的順暢流動更有可能帶來新關系的生長,形成一個個圈子。在微信龐大的用戶體量和完善的基礎設施下,每一個圈子的聚集,都意味著潛在的機會。

當然,這種構想得以實現的前提是,在問一問中能夠形成一種持續(xù)激發(fā)普通用戶分享熱情的有效機制。這個機制應該能夠讓一部分用戶獲得物質收益,但更關鍵的是讓每一個分享內容的用戶都能找到存在感或共鳴。這可能來自其他用戶送出的小紅花,也可能來自一個個創(chuàng)作里程碑,還可以是在微信搜索被瀏覽量的統計。

在商業(yè)化層面,強互動性的場域的融入,讓商家可以在微信上具備更豐富地經營手段。從名創(chuàng)優(yōu)品對問一問的經營上可以看到一條明確的經營路徑:品牌依托私域發(fā)起問一問話題,然后經由搜一搜、問一問等獲得流量加持,最終在話題下聚攏到核心用戶和UGC種草內容,為后續(xù)經營帶來加持。

在內容、流量、交易等層面,UGC的重要性都在提升。這個大趨勢下,問一問作為一個開放的底層組件,依托微信這個最大的流量場去搭建UGC社區(qū),如果能夠保持內容的真實、多元和UGC友好,就有養(yǎng)出社區(qū)的可能。

作者 | 李威(北京)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汪仔8165】,微信公眾號:【窄播】,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