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產品經理是不合格的?

0 評論 2208 瀏覽 16 收藏 14 分鐘

要想做好產品經理,個人的“意愿”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這篇文章里,作者便圍繞“意愿”的角度來闡述“什么樣的產品經理是不合格的”這一主題,一起來看看作者的看法。

這篇文章是在前公司內部跨部門的經驗交流時分享的內容,簡單的梳理了下自己的知識結構后,發(fā)現能分享的東西極其有限,因而只能選擇自己相對有點熟悉,同時又是大家相對了解的一些常識性的知識來分享,于是有了今天的主題:

什么樣的產品經理是不合格的?

想要做好產品經理工作和打造一款好的互聯網產品,對于互聯網產品經理而言,能力和意愿(或思維)都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其中需要的能力比較復雜,也不是我現在階段能夠分享的,所以今天主要圍繞“意愿”的角度來闡述主題。

我的觀點是:

  1. 不愿意好好寫需求文檔的;
  2. 不愿意去迭代和優(yōu)化產品的;
  3. 不愿意找項目相關方溝通需求的;
  4. 不愿意去使用自己設計的產品的;
  5. 不愿意好好去幫用戶解決問題的;
  6. 不愿意去了解和接觸新事物的;
  7. 不愿意去思考和總結的。

開始分享前,我向小伙伴們提了一個問題:

什么是互聯網產品經理?

其實,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在兩三年前,我參加產品經理線下沙龍的時候,金蝶的某產品經理分享嘉賓也向當時的聽眾提了這么一個問題,并且非同行的一個朋友也問過我一個類似的問題:你現在的工作是做什么的?

看似很常見的問題或概念,但未曾系統(tǒng)思考過的情況下,其實是不太好回答的。

而我自己的定義有兩種:

通俗說法,互聯網產品經理通過設計的軟件幫助公司和用戶解決問題的一類人。

術語說法,產品經理是通過設計的互聯網產品來幫助用戶和企業(yè)解決問題,創(chuàng)造企業(yè)與用戶各自所需價值的一類人。

正式分享前,先簡單介紹下本次分享的聲明和目的,以免被噴或誤導大家。

分享聲明:

  • 分享內容純屬個人觀點,不是標準答案,也不夠系統(tǒng),僅供參考;
  • 是否合格不等于產品能力強弱或高低,切勿對號入座;
  • 本文的“產品經理”更多的是指C端(用戶型)產品經理;
  • 本文分享的內容主要是產品思維習慣方面,而非產品專業(yè)能力、業(yè)務能力等。

分享目的:

  • 增進大家對我個人和產品經理職業(yè)的了解,提高未來協(xié)作效率;
  • 作為拋磚引玉,鞭策自己及激發(fā)大家對產品經理職業(yè)、對自己所在崗位的一些思考和啟發(fā)。

觀點一:不愿意好好寫需求文檔的產品經理是不合格的

產品經理為什么要好好寫需求文檔?

因為需求文檔是項目相關方溝通、實現項目目標及企業(yè)產品文化傳承的基礎。

良好的需求文檔,能夠:

幫助相關方更高效理解和實現需求,節(jié)省相關方和企業(yè)的時間和精力、管理等成本;

幫助產品新人養(yǎng)成良好的文檔書寫習慣,從而高效實現項目目標。

注:需求文檔是回答這3個問題的說明文檔:我們要做什么?為什么這么做?我們應該怎么做?

觀點二:不愿意去迭代和優(yōu)化產品的產品經理是不合格的

這里的“產品”指的是什么?

1)廣義的“產品”:含可見的軟件、文檔、郵件、日常溝通內容等,也含無形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等。

2)狹義的“產品”:互聯網行業(yè)一般指的是應用程序或軟件,也是本次討論的主要對象。

為什么要花心思去升級和迭代產品?

1)使命決定,即產品經理的使命是對產品負責、對用戶負責;

2生存需要,即只有好的產品,才能夠更好得幫用戶(含客戶或企業(yè))解決痛點問題,才能獲得更多用戶的青睞,才能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才能實現自己、企業(yè)、用戶、社會等多方面共贏的局面,獲得應得的回報。

正如兩句古話所說:

“羅馬非一日建成?!?/strong>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好的“產品”亦是如此,不是輕易就能夠做出來的,也不是一個人就能夠做出來的,而是一群人以做成優(yōu)秀產品為初心,不斷去迭代和優(yōu)化,日積月累而形成的。

產品經理作為產品的靈魂人物,尤其需要花更多心思投入其中。

整體而言,現在的微信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用的偉大產品,但它是一開始就設計成現在這么好用的嗎?

答案是否定的,想一想如果微信沒有這些功能后,你現在還會覺得它還是那么好用嗎?

語音通話、搖一搖、微信紅包、朋友圈、公眾號、小程序

那么,微信是怎么做到像現在這么好用的?

答案是:微信團隊和用戶,一起不斷去升級迭代產品,才成就了今天的微信。

據七麥網數據統(tǒng)計,2014年5月-2021年7月,微信7年累計更新107個版本。

觀點三:不愿意找項目相關方溝通需求的產品經理是不合格的

為什么要積極主動跟項目相關方溝通?

因為每個人的認知、能力、知識儲備不同,并且信息在傳遞過程中必然會存在損失,很容易造成對需求和需求價值的理解存在偏差,從而影響項目目標達成。

因此,產品經理要不厭其煩地去跟相關方溝通,幫助其更高效理解需求,才能保證項目目標順利達成。

注:這里的“項目相關方”僅指跟項目有直接利益關系的成員,包括但不限于:項目開發(fā)工程師、UI設計師、項目測試工程師、市場推廣、產品運營等。

觀點四:不愿意去使用自己設計的產品的產品經理是不合格的

為什么會有產品經理不愿意去頻繁使用自己設計的產品?

因為人都是“懶”的,產品經理也是人。

日常工作過程中,產品經理常常會遇到策劃的產品并非自己感興趣的或自己并非該產品的目標用戶等,因而部分產品經理可能就不會頻繁使用和體驗產品。

不頻繁使用產品會出現什么問題?

答:產品經理很難去了解負責的產品,很難高頻次接觸到產品的真實用戶,也就很難去理解不同類型的用戶的想法、使用感受等,就很難設計出用戶想要的產品。因此,產品經理應盡量頻繁使用產品,讓自己成為產品的目標用戶,才能深刻理解用戶的痛點和問題。

觀點五:不愿意好好去幫用戶解決問題的產品經理是不合格的

為什么要好好去幫“用戶”解決問題?

答:因為任何形式的產品存在的價值,其實都是為用戶(含客戶和企業(yè))服務的。

而產品經理的使命是對產品負責、對用戶負責。

所以,只有認真去了解“用戶”遇到的問題,認真去幫“用戶”解決問題,才是真正對用戶和產品負責。

記得在上家公司工作過程中,有做過一段時間(幾個月)的“客服”,發(fā)現兩個之前沒意識到的問題:

一是當問題出現的頻次不夠多(一般是時間緯度足夠長或同一類用戶基數較大的情況下容易出現)前,非當事人很難體會到當事人所感受到的“痛苦”。因為很多時候受時間和認知等方面的限制下,產品經理設想的場景跟實際場景往往會存在“頻次”上的量級差異。

舉個例子:

同一時間有3-5個用戶向你反饋問題,你可能比較輕松的就可以應付,但如果同一時間有30-50個用戶向你反饋問題,那么就很難做到輕松應對了。也就是說兩種場景,在疊加頻次的緯度后,已經發(fā)生變化了。如果這時候還是按照前者去思考,顯然是不能夠跟處于后者場景下的當事人感同身受的。

如果再疊加上時間的緯度,也就是每天的強度都一樣,只不過原來可能是服務1天,但現在可能是常年累月服務的情況下,兩種場景就更不一樣了。

二是同一類目標用戶群體之間提出的問題,當時間緯度足夠長或同一類用戶基數較大的情況下,就會容易發(fā)現這些問題一般會有一些共性,也就是同樣的問題會被反復提出。一方面是因為同一類用戶他們的核心需求應該是基本一致的,另一方面是新老用戶不斷更替的情況下,在該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前,就會被反復提出來。

這便是當“客服”去服務用戶過程中,產品經理得到的“好處”(同理心和場景認知提升)之一。

觀點六:不愿意去了解和接觸新事物的產品經理是不合格的

為什么要去了解和接觸新事物?

答:產品經理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挑戰(zhàn)性的職業(yè)。

一是互聯網行業(yè)、用戶需求變化非常大,企業(yè)、業(yè)務、產品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復雜;

二是產品經理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基本上都是新的,意味著原有的知識、方法、能力等將很難解決好這些新的復雜問題。

產品經理該怎么應對挑戰(zhàn)?

答:產品經理需要養(yǎng)成 終身學習的思維和學習習慣,通過不斷的去了解和接觸新事物、學習新知識,通過一個又一個項目去實踐,通過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中逐步積累和提升產品能力和認知,才能在復雜的環(huán)境中做好產品和應對挑戰(zhàn)。

觀點七:不愿意去思考和總結的產品經理是不合格的

如果不去思考和總結會有什么問題?

答:所有的產品經理都不可能一開始就能夠把所有問題解決的很好,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踩很多很多大大小小的坑。

所以,遇到問題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相同的問題重復出現。

做到愿意思考和總結的標志是什么?

答:能夠快速避免同樣的問題重復出現,還能做到舉一反三,提前預防和避免一些相似的問題發(fā)生。

而這一切的關鍵在于:日常生活中是否有大量的自我反思和總結的習慣。

以上便是今天要分享的全部內容。

最后,推薦一些個人認為比較有意思的學習資料:

書籍方面:

  • 《幕后產品:打造突破式產品思維》—— 王詩沐
  • 《俞軍產品方法論》——俞軍
  • 《第一本經濟學》—— 羅伯特·墨菲
  • 《金字塔原理》——巴巴拉·明托

視頻或PPT

  • 《張小龍的微信公開課演講》——張小龍
  • 《微信的產品觀》——張小龍
  • 《漫談產品經理》——俞軍 2019.06.16

公眾號:陸瑞林的成長營

本文由 @陸瑞林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