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拉動的人,最終都會淪為工具,或者晉升為一個更優(yōu)秀的工具;懂的推動的人,最終都會利用工具。
之前跟團隊開會,最煩的就是遇到這樣的對話:
這個任務(wù)什么時候可以完成,按照我們的計劃,是今天可以搞定的?
我在等A的接口。
那A的接口什么時候可以完成,他現(xiàn)在進展到什么階段了?
不知道。
那你有去跟他溝通過嗎?
額……
這是一個典型的等待「拉動」的人。你不拉他,他就不動,別人不拉他,他也不動。不拉我,我就等,等到了我就做,反正沒做完問題不在我這里了,是另一個人沒準備好。
或者也有這樣的對話:
你的這個方案,基本不可執(zhí)行,我們要花多少錢,覆蓋多少用戶,獲得多少收益,我們的目標是什么?
這個不是我能定的啊,你沒告訴我。我需要你來定一個目標。
那為什么當時要你做這個方案的時候,你沒問?
額……
你發(fā)給我一個任務(wù),我領(lǐng)了一個任務(wù),我領(lǐng)了這個任務(wù),我就要快速完成這個任務(wù),至于任務(wù)的目的是什么,我不在乎,反正我按時交了方案。
這2類人,如果在一個大公司里,每天都可以很悠哉悠哉的。但是,這2類人,如果在你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里,盡快把他們干掉!
在大公司,老板要什么,我要努力給他達到,我只要達到他要的那個東西就可以了,其他的,我也懶的管,反正大多數(shù)時候老板都好糊弄,老板都很笨;在創(chuàng)業(yè)團隊,我對這個事情是什么看法,我想要怎么做,老板你應(yīng)該如何支持我,我要為整個事情負責任。
在大公司,基本都靠拉動,老板踢一腳,出來一個任務(wù),我把這個任務(wù)完成了,事情解決了;在創(chuàng)業(yè)公司,靠推動,相互推動,在一個目標的基礎(chǔ)上,我需要推動哪些角色,來提供哪些資源,我要完整的來負責這個事情。
靠拉動的人,最終都會淪為工具,或者晉升為一個更優(yōu)秀的工具;懂的推動的人,最終都會利用工具。
在團隊里,我一直倡導2個文化,我們要在工作上相互推動,相互透明。
所以,我所在的團隊,必須都要有基于項目的站立會?;?到10分鐘,每個角色都來說說自己目前的進度,即將開展的工作,還有需要的資源支持。
在早期,這是一種通過制度來幫助團隊成員進入到推動狀態(tài)的方式。后來,逐漸會建立一種觀念,這個觀念就是不再等待,而是主動去要,主動去溝通,主導去找。
另外,每個任務(wù),需要有一個明確的時間點。那個時間點之前沒完成,一定要提前申明,說明為什么。
一來大家知道你的進度,知道你問題出在哪里,我該怎么配合你;二來,你耽誤了,那么跟你相關(guān)的人的計劃就要重做。而不是要一直等到你給的時間點到了,才手忙腳亂的去更改自己跟你相關(guān)的計劃。
或許,我們都應(yīng)該問一問自己,你是一個善于推動的人嗎?你喜歡主動還是被動,這很重要!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賬號 iamkentz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