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PM談輸出效率優(yōu)化

8 評論 12466 瀏覽 34 收藏 4 分鐘

做PM兩年有余,基本靠四板斧:

  1. MindManager,制作腦圖,理清功能結構;
  2. Visio,做邏輯流程圖,理清邏輯順序;
  3. Axure,做交互原型,把構思的產品用相框圖和簡單的交互效果活靈活現(xiàn)地展示出來;
  4. Word,形成最終需求/規(guī)格文檔,交付開發(fā)的最主要依據(jù)。

最近親愛的老大提到如何提高PM輸出效率的問題,聯(lián)想到之前Y思遠兄曾經(jīng)做過的類似努力,覺得是個可以考慮的思路方向。

在上面的過程中,腦圖和邏輯圖基本是為原型與PRD服務的,不算最終PM輸出的必要產物,因此效率全看PM整理思路的過程中需不需要,因人而異,基本上沒有可實際優(yōu)化的地方。

但原型和PRD,要做出來和其他團隊成員溝通用,在提高輸出效率上,只有在這兩個步驟上做文章:合二為一。

方法一:把原型并入PRD,最后輸出PRD。

liucheng2

這實際是我從做PM開始就一直在做的方式,具體是把交互原型完成后,通過截圖貼到PRD里,用圖文形式闡明設計方案。

這個方案,有兩個缺點:

1、太多的截圖,會導致PRD文檔過長,如果再沒有做目錄的習慣,很容易閱讀疲勞;

2、由于交互原型的最終的呈現(xiàn)形式是靜態(tài)的截圖,真正動態(tài)的交互功能主要借助文字描述,時常會出現(xiàn)無法完整表達設計意圖的情況,最終還是需要附上能動態(tài)交互的原型文檔。

方案二:把PRD并入原型,最后只輸出一個原型文檔。

liucheng3

這即是Y思遠兄曾經(jīng)嘗試過的方式,也是這次討論會上被提及的一種方案,做法是在交互原型的旁邊做注釋,這樣的優(yōu)勢確實比較明顯:

1、在文檔中,交互是動態(tài)的,加上旁邊的功能闡述注釋,更容易理解;

2、看文檔的人,他看注釋的閱讀流和操作流是一致的,并且由于內容基本都被限制在一屏內,不用總是來回用滾輪翻頁定位,閱讀不會有太大困難;

3、借助于原型文檔自動生成的,左側的頁面結構樹,在設計頁面較多的時候,也能夠快速進行跳轉地位,不易發(fā)生因為設計方案太長有部分內容被忽略掉的情況。

不過,目前的情況是,方案二貌似很少見到實際使用的先例,畢竟這等于是消滅掉了言PM必談PRD的情況,是否容易被行業(yè)習慣所接受,是個問題。

為了不讓這樣的好點子就此消失,于是也記錄下來,希望有朝一日有助于各位PM同仁的工作。

來源:早讀課???? 作者:閑云囧人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這里有mindmanager2018的教程和軟件,https://g.alicdn.com/idleFish-F2e/app-basic/item.html?itemid=572959189684&ut_sk=1.WhALPZ64w%2B0DAMWQ8TmGfFCC_21407387_1530679520219.Copy.detail.572959189684.1576580980&forceFlush=1 有興趣可以看看。不過這個好像主要是賣軟件的。

    來自浙江 回復
  2. 哎~~ 寫prd文檔有時候真的不是輸出效率和交互以及溝通的便捷問題,呵呵,說白了還是公司以及團隊的管理問題。

    來自四川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