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產(chǎn)品設計流程01】為設計確定方向:找核心需求場景

5 評論 5204 瀏覽 76 收藏 12 分鐘

編輯導語:B端產(chǎn)品設計時確定方向以及找準需求場景很重要,本篇文章作者分享了B端產(chǎn)品設計的具體流程,以及講述了有關(guān)需求場景的內(nèi)容,感興趣的一起來看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注:本文所講的B端產(chǎn)品,主要是指通用型B端產(chǎn)品 ,不涉及定制化開發(fā)的B端產(chǎn)品,兩種類型的產(chǎn)品設計流程有著本質(zhì)的差異,通用型B端產(chǎn)品以滿足某個群體客戶的通用需求為目標。

當我們計劃做某個功能時,如何開展設計呢?是確定迭代任務后立刻思考解決方案?還是直接構(gòu)思功能細節(jié)?

需要說明的是:有序的做事和無序的做事在效率和質(zhì)量上是有很大差別,尤其是對于具有前置依賴特點的環(huán)節(jié),若前置動作做不好,返工和走彎路是常事,而這些不必要的成本我們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先說流程,再詳細講解:

  1. 找準核心需求場景;
  2. 明確此次設計要達到的目標;
  3. 為目標達成找到最優(yōu)方案;
  4. 設計功能整體框架;
  5. 基于整體框架,完成具體的設計;
  6. 明確默認值、補充異常場景;
  7. 模擬用戶路徑,驗證功能設計的可行性;

本文主要講解功能設計流程里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找核心場景。

假如我們要去旅行,那么我們首先要確定的就是方向(要去陽光沙灘還是草原騎馬?),以此類比我們的功能設計,找核心需求場景就是明確方向,這是后續(xù)所有動作的前置條件。

做事情時,方向一定不能出問題。否則再努力,也是南轅北轍。

一、場景為什么重要

本文中,我們將不斷地提及“場景”,場景是什么?為什么我們不直接分析需求,不直接去設計方案,而要在“場景”上投入這么多精力?

通過一個簡單案例,了解一下場景的重要性。

案例:一個小超市,來了個客人想要買一些500ml“農(nóng)夫山泉”,但是此時店里沒有500ml的“農(nóng)夫山泉”。如果不聊具體的場景,我們怎么知道客人是因為口渴了想買水,還是還想些水會議招待,亦或者是只是想給家里屯點水。

在沒有具體的場景做支撐時,我們無法判斷是該從其他店里調(diào)一些500ml“農(nóng)夫山泉”過來,還是應該給客戶推薦500ml的“怡寶”,亦或者350ml或5L的“農(nóng)夫山泉”,甚至說推薦客戶買幾塊雪糕。

明確了場景,我們才可以避免陷入“基于問題解決問題”的直線思維。

場景很重要:

  • 場景是討論價值和方案的前提,場景沒有或者不對,一切休談;
  • 場景是不變的,方案是可變的,我們需要先明確場景,再分析可選方案。
  • 場景是把需求從抽象到具象的過程,脫離場景去談談需求,是抽象的,每個人的理解可能都會不一樣。

二、需求和場景的關(guān)系

人們通常會把需求和場景放到一起描述,稱其為“需求場景”,然而場景和需求并非是一體的,它們是存在依賴關(guān)系的兩個對象:

  • 場景不是需求,而是需求發(fā)生的背景;
  • 有需求一定有場景,有場景不一定有需求。

所以,“需求場景”指的是“場景+需求”,對場景和需求關(guān)系的理解,將影響我們后續(xù)尋找核心需求場景的流程。

通過一個案例,再加深一下理解:

案例:員工小A上班時的可選出行方式有:地鐵、開車、騎電動車。這三種出現(xiàn)方式對應的就是三個場景,有些場景下有需求,有些場景下無需求。

  1. (有場景有需求)在開車場景下, 小A的需求是期望公司能夠提供一個停車場;
  2. (有場景有需求)在騎電動車場景下,小A的需求時期望公司可以提供充電樁;
  3. (有場景無需求)在坐地鐵場景下, 小A沒有什么需求;

三、合格需求場景的標準

我們想要找核心需求場景就需要對諸多需求場景進行分析,但是如果我們直接去閱讀原始的描述,就像看故事一樣,可讀性夠了,但是條理性不夠,可分析性也比較差,并且很難看出這些場景描述里缺少哪些關(guān)鍵信息。

因此,我們需要對原始需求場景的描述進行提煉和整理,便于我們補充關(guān)鍵信息,以及為后續(xù)做歸類和優(yōu)先級評估建立良好的基礎。

什么是合格的需求場景?

合格的需求場景指的是對客戶原始需求場景進行有條理地提煉,合格的需求場景是一個標準,其與需求場景的屬性、優(yōu)先級無關(guān)。不管場景是哪一個層級、哪一個類別,其都要盡可能地符合這個標準。

基于以往工作中的沉淀、思考和討論,我們明確了需求場景是用戶發(fā)生的完整故事,包括:什么角色、為了達到什么目的、目前使用了什么樣的方式、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想要什么如何解決

標準格式:

四、尋找核心需求場景

回到本文要解決的問題:做產(chǎn)品時首要步驟就是明確方向,明確方向指的即找到核心需求場景。

1. 什么是核心需求場景

在第一部分,我們提到“需求場景”實際上是場景+需求,而”核心需求場景“就是對場景是否為核心、需求的優(yōu)先級綜合分析得出的結(jié)果。

  • 場景可以劃分成:核心場景、次核心場景、非核心場景。
  • 需求可以劃分成:高優(yōu)需求,一般需求,邊緣需求。

場景沒有優(yōu)先級之分,但是有核心程度的區(qū)別,我們可以基于產(chǎn)品定位、市場價值、安全類場景等維度,評估場景是否為核心;

需求是依賴于場景的,我們評估需求時有一套標準(例如需求頻次、阻塞程度、體驗提升程度等),而場景是否核心會對需求評估的優(yōu)先級增加權(quán)重。

價值排序:

核心場景的高優(yōu)需求>核心場景的一般需求/次核心場景的高優(yōu)需求>次核心場景的一般需求>非核心場景的所有需求/所有場景的邊緣需求。

我們理想的核心需求場景就是核心場景下的高優(yōu)需求。接下來講一下想要找到核心需求場景,具體可行的動作。

2. 對場景和需求進行歸類和分析

流程如下:

1)場景歸納:基于各種渠道的需求,歸納出所有相關(guān)的場景;

2)場景分類:對場景劃分層次;

3)核心場景評估:評估出核心場景、次核心場景、非核心場景;

4)需求優(yōu)先級評估:評估出各個場景下的高優(yōu)需求、一般需求、邊緣需求;

如果場景的核心程度已經(jīng)明確,則可以直接做第四步,如果場景是否核心不夠明確(開發(fā)新產(chǎn)品、新模塊時會不清楚哪些是核心場景),則需要從第一步開始做起,我們需要做到:評估需求時,其對應的場景是否為核心一定要是明確的。

避免錯誤地把成本投入到非核心場景上,或者在次核心場景上付出過高的成本。

上面提到的動作里,每一個動作其實都可以單獨拎出來做單獨的方法論總結(jié),但是本文主要是講整體的流程,所以不展開。

但是要說明的是,我們找核心場景時,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客戶描述的需求未必是其內(nèi)心的根本訴求,并且客戶可能會將多個需求摻雜到一起描述,要挖掘客戶最根本的訴求是什么,并合理拆分;

  • 客戶通常都會把想要某個功能當作自己的訴求,但是實際上我們滿足客戶的訴求可能是用其他方案;
  • 舉例子:客戶想要一瓶”農(nóng)夫山泉“,有可能我們給一瓶”怡寶“或者給一塊”雪糕“也能滿足需求,所以要挖根本訴求;

2)梳理時不要引入自己主觀推測的需求場景,羅列出的場景要有支撐依據(jù)(來源于客戶、競品功能等);

  • 需求場景決定了我們的動作,如果引入主觀推測的需求場景,這些推測出來的需求場景和真實的需求場景放在一起考慮,會干擾我們的分析和具體動作。
  • 舉例子:用戶想要對業(yè)務指標進行監(jiān)控通知的功能,如果我們推測可能還會有對系統(tǒng)異常情況進行監(jiān)控通知的需求,那么我們分析時就需要考慮這一項,甚至可能會錯誤地把自己推測的需求列到要解決的需求場景里。

3)分析出的核心需求場景存在不夠準確的風險,如果覺得判斷不準,可以直接找客戶溝通或找最接近客戶的職能同事進行溝通,驗證自己的判斷。

  • 如果發(fā)現(xiàn)判斷的有問題,改就是了,通過分析判斷+面向客戶驗證,可以保證大方向很難出錯,這一步一定不要想著省事;
  • 最終要達到的程度:自己對這個核心場景非常認可,不管誰有疑問,都可以解釋清楚。

找核心需求場景方法今天就講到這里,想要了解在B端產(chǎn)品設計流程中,后續(xù)環(huán)節(jié)的方法,可以關(guān)注我,會持續(xù)更新。

 

本文由 @維克先生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作者許可,禁止轉(zhuǎn)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guān)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一個小超市,來了個客人想要買一些500ml“農(nóng)夫山泉”,但是此時店里沒有500ml的“農(nóng)夫山泉”。如果不聊具體的場景,我們怎么知道客人是因為口渴了想買水,還是還想些水會議招待,亦或者是只是想給家里屯點水。

    在沒有具體的場景做支撐時,我們無法判斷是該從其他店里調(diào)一些500ml“農(nóng)夫山泉”過來,還是應該給客戶推薦500ml的“怡寶”,亦或者350ml或5L的“農(nóng)夫山泉”,甚至說推薦客戶買幾塊雪糕?!?br /> 這個例子舉的非常好,讓我深刻意識到場景的重要性

    來自上海 回復
  2. 在坐地鐵場景下, 小A希望公司在地鐵站1公里以內(nèi);

    來自浙江 回復
    1. 對的,這也是個需求,可能在坐地鐵場景下也有其他需求。
      我舉例子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說明:有需求一定會有場景,有場景不一定有需求。

      來自江蘇 回復
  3. 準確的場景判斷才能明確用戶的需求,提供更多元的解決方案和降低風險

    來自廣東 回復
    1. 是的

      來自江蘇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