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維:The Design Thinking

0 評論 15488 瀏覽 28 收藏 9 分鐘

設計是用來解決問題。對于設計師來說這是再熟悉不過了,但是到底要解決什么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問題。大家都會提問,但是如何提出有探索性的問題,是非常難的。牛逼項目往往從一個好問題開始。我在倫敦研究生一年中,都在研究如何找到研究問題,問題方向找對了,答案也更有方向了。

設計流程是一個直覺與深思熟慮相融合的行動。這篇文章將根據(jù)一個現(xiàn)有案例來分析設計流程的每一個階段,從定義一個的研究問題到獲得創(chuàng)意到設計執(zhí)行。在沿著這個方向走的同時,組建設計團隊需要的是多方面的人才,例如項目管理,文案,策劃,設計,商務等等。

接下來要介紹的這個項目是MICA平面設計研究生的研究項目。這個項目是由設計師Jennifer Cole Phillips為客戶Charlie Rubenstein所設計的,目的是提升對本地社區(qū)無家可歸的人的關(guān)注,是一個社會性很強的項目。對于無家可歸的人這個范疇來說,是可以涉及到的范圍是非常廣泛的,上到政府政策下到衣服穿著,設計團隊需要做的是先明確設計目的,縮小研究的范圍,創(chuàng)造一個核心價值點來傳達設計理念。

在2008年,設計團隊在Baltimore城市訪問了3419位居住空間特別受限的流浪漢。他們的研究問題是如何提高對這3419個沒有住所的流浪漢的關(guān)注。設計團隊根據(jù)這3419個人籌劃了一場活動,單單只是針對了他們的住所問題。在這里必須插一句,一個設計解決一個問題就夠了。這個項目的目的讓在校小學生更好了解這一個群體。目的明確,受眾清晰,下面是具體的操作方式。

1. 定義問題

uisdc-design-thinking-201611214

找問題的一個好辦法就是采訪。設計師通過與客戶的訪談,和對洞察無家可歸的人的內(nèi)心需求來尋找切入點。有些客戶和受眾是不清楚自己需要做的是什么,作為專業(yè)的設計師,在客戶或者受眾訪談的過程中,必須具有敏銳洞察力,例如對客戶和受眾情緒的理解,從他們的姿勢,動態(tài),語速判斷抓取當下的內(nèi)容是不是客戶在意的,是不是有價值。

例如,設計師在客戶情緒激動的時候就抓到了幾個有價值的信息:客戶對現(xiàn)有的流浪漢服務非常不滿意,政策十分單一而且不是每天都有能提供幫助,他并提出了希望設計一個以人為出發(fā)點的項目??蛻粲X得,他們這個項目在談論的就是人,而且他們每個人又非常不一樣,但如果他們嘗試去理解每個人,他們來自哪里,他們的名字等等。客戶希望做一個長達6個月的研究,采訪他們每個人,而且不只采訪一次,是一個長期過程,那么,設計師和客戶將能慢慢了解他們的受眾。

uisdc-design-thinking-201611215

設計思維導圖是將調(diào)研過程中有用的信息整合在一起,不管是設計理念,核心詞匯或者視覺元素等等。設計師以Homeless(無家可歸的人)為核心出發(fā),收集與其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和視覺元素,例如“家”元素就要鑰匙,門把,墻,地板,郵箱等;無家可歸的人的視覺形象是:粉筆標示,睡覺,睡袋,街道等;對于logo,家的logo有旅館,家具,房地產(chǎn)等;對小學生的視覺logo應該是:吸引眼球的,新奇的,有時尚感的;所以對于將要設計的品牌logo設計方向的主視覺可以包含是:“家”“人”“手”“心”“抽象”等。

品牌坐標軸是定位品牌一個有效方式,設置X,Y軸的屬性后,將自身品牌在其位置標明出來,并與相類似的設計或者產(chǎn)品在同個坐標一起標記、對比,可以更好的拉開與現(xiàn)有設計的區(qū)別,這個方法在商業(yè)設計中也經(jīng)常被用到。

設計師做頭腦風暴時選了三個詞來思考無家可歸的人的需求:“can”“want”“are”也就是他們能做什么,想做什么,他們是什么這三個問題,從而深入的研究受眾需求。

2. 獲得創(chuàng)意

uisdc-design-thinking-201611216

  1. 視覺腦暴:一個快速又有趣地獲取視覺概念創(chuàng)意的方法。從一個視覺符號開始,如“房子”,設計師通過對房子的視覺形態(tài)不斷演變,如多個重復的,扁平化的,三維的等等,這是相當于視覺上的頭腦風暴。
  2. 視覺窮盡:設計師以“3419”為這次活動的主題名字,選取一系列不同的數(shù)字字體樣式,把符合主題視覺感受的全部字體都找出來,擺在一起,挑選出其中最適合的字體視覺樣式。

3. 設計執(zhí)行

uisdc-design-thinking-201611211

Mock-Ups: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融圖”,對品牌設計師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把設計稿做出精致的實物效果圖,是作品打樣前重要的一步,能更好的呈現(xiàn)出設計作品未來的真實樣子。

設計師對現(xiàn)有字體的調(diào)整,在上一步視覺窮盡中,他們選擇了字體DIN,但是一般字庫的字體是比較中性的,很難完全匹配設計的需求,這時就需要設計師把握好前面幾步總結(jié)好的設計調(diào)性,根據(jù)其調(diào)性來調(diào)整字體,使其風格、性格與設計理念相匹配。

uisdc-design-thinking-201611212

設計師設計了海報和活頁練習題來教育小孩關(guān)于Baltimore這個城市的流浪漢,同時告訴學生們他們能為流浪漢做什么。這是一套小工具的設計,里面還包含兩個漏字板,兩個枕頭套,一瓶油漆和一把刷子,這些工具讓讓小學生們?nèi)?chuàng)造他們的枕套海報,激發(fā)他們流浪漢現(xiàn)狀的思考和如果睡覺沒有床會是什么樣的等等。

uisdc-design-thinking-201611213

設計是一個一直在持續(xù)的過程,在設計師設計出這套小工具后,他們開始測試,應用這套工具。他們在小學里舉行“3419”這個活動,當小學生們用這套工具創(chuàng)造他們自己的作品時,設計師與他的目標受眾進行了直接互動,而小學生們創(chuàng)造出來的東西,也直接變成了這個設計的最終視覺形象,是一個持續(xù)不斷的設計過程。

 

作者:陳允信,倫敦藝術(shù)大學 – 倫敦傳媒學院 – MA graphic branding and identity – 乘與九設計創(chuàng)始人- web: http://9×9.design

來源:知乎專欄

本文由 @陳允信 授權(quán)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作者許可,禁止轉(zhuǎn)載。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guān)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