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的“BUT”三角
昨晚又向一個有意于產品領域的朋友推薦了一下Larry-keeley的產品三要素模型。
Larry-keeley提供過這樣一個“產品三要素”的模型,由三部分組成:“可行性”、“可能性”、“期望值”?!翱尚行浴庇缮虡I(yè)和市場評估來解決,“可能性”由技術來解決,用戶“期望值”靠的是產品設計來滿足。
再次意識到,這個三角形,其實不太便于新人記憶。
我嘗試著重新歸納了一個“BUT”三角模型如下。
B:Business,代表三要素中的商業(yè)可行性。
U:User Experience,代表三要素中的用戶期望值。
T:Technique,代表三要素中的技術可能性。
我把Business放在了頂端,因為不管我們承認與否,用戶體驗和技術都是為了實現商業(yè)模式。
謹以此文獻給產品工作新人,忘了Larry keeley吧,忘了可行性、可能性、期望值吧,記住“BUT”就好了。
via
Larry Keeley一直潛心研究導致創(chuàng)新失敗的原因。他聲稱:“有關創(chuàng)新的所有教學、實踐和論述的方式幾乎都是錯的?!盠arry是一家擁有二十四年歷史的創(chuàng)新和戰(zhàn)略咨詢公司Doblin的共同創(chuàng)始人和總裁。他還在芝加哥設計學院、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芝加哥大學以及一系列高級管理課程中傳授他的創(chuàng)新理念。他的新書即將由哈佛大學商學院出版社出版。
Larry Keeley是創(chuàng)新戰(zhàn)略公司Doblin的共同創(chuàng)始人和總裁。該公司開發(fā)的先進綜合創(chuàng)新系統(tǒng)切實提高了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成功率。Keeley曾與多家企業(yè)合作,其中包括Aetna(安泰)、Amoco、Apple(蘋果公司)、Citigroup(花旗銀行)、Consignia、 Diageo、Hallmark(賀曼)、McDonald’s(麥當勞)、Monsanto(孟山都)、Motorola(摩托羅拉)、Pfizer(輝瑞制藥)、Shell(殼牌石油)、Steelcase、Texas Instruments(德州儀器)、WellPoint、Whirlpool(惠而浦)、Zuric Financial Services(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他經常就創(chuàng)新策略問題發(fā)表演講和撰寫文章。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