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啟動和擴展平臺業(yè)務?(2):早期先啟動供給側還是需求側?
本系列由Airbnb增長負責人分享來自當今17個最大的平臺業(yè)務公司洞見,包括Airbnb、DoorDash、Thumbtack、Etsy、Uber等:如何啟動并擴展平臺。在這些文章中,作者將分享對當今最成功的平臺公司創(chuàng)始人和早期員工的采訪。
“起步時,我們關注最大的平臺公司——eBay、Craigslist和Amazon。他們有兩個共同點:(1)他們有充足的供給;(2)他們的產(chǎn)品和品牌設計得并不完美。
我們由此意識到,最重要的是供應,所以我們決定把重點放在這上面。我們推遲了品牌建設,直到我們開始有規(guī)模化的交易量。其他數(shù)十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則另辟蹊徑,但一個接一個地證明他們是錯的。盡早創(chuàng)造大規(guī)模供應比什么都重要?!?/p>
— Sander Daniels, Thumbtack
內容提綱:
第一階段:解決雞和蛋的問題
第2部分:應把精力集中在市場的哪一方面(本文)
第3部分:啟動初始的供給
第4部分:啟動初始的需求
第二階段:擴大你的平臺
第1部分:確定你是受供給還是需求所限制
第2部分:使用增長杠桿
第3部分:保持質量
第4部分:如果你再做一次,你會有什么不同的做法
第三階段:發(fā)展你的平臺
第1部分:轉移到可控的市場
第2部分:添加新業(yè)務線
2. 決定把精力集中在平臺的哪一側
一旦你決定了如何限制你的平臺(地理位置或類別),你就需要決定把你的大部分資源放在平臺的哪一側——供給(替別人養(yǎng)狗的人)或需求(想托管狗的人)。
我從這中學到的第二個重要經(jīng)驗是,絕大多數(shù)成功的平臺在早期,都幾乎把所有的資源集中在實現(xiàn)不斷增長的供應上(我采訪過的公司中有80%是這樣,即17家中的14家)。
在這些案例中,供應側要么自己推動了需求側,要么通過強大的口碑吸引需求。在剩下的三個案例中(Rover,,TaskRabbit,Zillow),明顯發(fā)現(xiàn)供應不是問題,因此資源很快轉向需求。另外,有一個頗具啟發(fā)的案例中,這家公司意識到他們根本不應該把自己當作一個平臺。
絕大多數(shù)成功的平臺在早期集中力量創(chuàng)造供給。
Eventbrite:
“早期,我們只專注于推動供給。我們發(fā)現(xiàn)供給會驅動需求,比如說,活動組織者把流量帶到我們的網(wǎng)站。同時,供應端是最難獲得的,因為活動的入場券(至少在美國是的)是通過單一平臺銷售的,所以我們首先將重點放在那里?!?/p>
— Tamara Mendelsohn
Lyft:
“毫無疑問,供應增長是Lyft的需求增長的關鍵”
— Benjamin Lauzier
DoorDash:
“當我開始研究像我們這樣的平臺是如何發(fā)展的時候,情況通常是一樣的:找餐館->找送貨員->找顧客。最大的增長杠桿一直是供應——餐館。他們帶來了需求?!?/p>
— Micah Moreau
Etsy:
“早期人們非常關注賣家。平臺需要賣家和他們的物品來建立足夠的供應來吸引買家。而且,早期的賣家也是買家。供給直接創(chuàng)造需求。他們實際上都是同一個人?!?/p>
— Nickey Skarstad and Dan McKinley
Caviar:
“餐館,餐館,餐館。在食品方面,餐館(我們的供應)推動需求,因為它們有自己的品牌,食客才會想訂購?!?/p>
— Gokul Rajaram
Instacart:
“我們總是先供應后需求”
— Max Mullen
GrubHub:
“為了擴大規(guī)模,我們總是先從供應方入手”
— Casey Winters
然而,在少數(shù)情況下(17個案例中的3個),供應增長自己就解決了,需求迅速成為主要制約因素。我覺得可能的原因是,你的“供應”超級簡單、超級靈活、且能產(chǎn)生有意義的收入?;蛘撸荶illow的這種情況,供應實際上是以一種新的方式使用的公開數(shù)據(jù)(例如縣和稅務評估員的記錄)。
Rover:
“對我們來說,稀缺的資源是需求。我認為我們從來沒有供應緊張過。供應很容易。這是平臺的動態(tài)特點——如果你是一個愛狗的人,你在家工作,多余的50美元對你來說都是珍貴的,你為什么用Rover?這想都不用想。因為我們必須改變顧客的行為,所以需求更難。我們必須說服大家克服讓陌生人照看他們的狗狗的不適應感——就像人使用Airbnb一樣?!?/p>
— David Rosenthal
TaskRabbit:
“TaskRabbit從未被供應所限制。我們有成千上萬的人在等待我們提供服務,但需求方更具挑戰(zhàn)性。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最終會向新供應方收取申請費,以減少申請數(shù)量,提高質量,同時管理我們處理背景調查和其他入職方面的成本?!?/p>
— Brian Rothenberg
Zillow:
“我們的情況有點奇怪,因為啟動平臺時,我們的供應方并不需要真正供應(我們使用了公共數(shù)據(jù))。我們用它來獲得需求,而我們又用它來獲得真正的供應(房源介紹信息)。如果沒有需求,我們就無法獲得房源介紹信息。”
— Nate Moch
最后,從Patreon得到的一個重要經(jīng)驗是,有時候你最好承認自己根本不是一個平臺。
”很多人錯誤地認為Patreon是一個平臺。這也不怪大家——就連Patreon的大部分團隊有一段時間也認為Patreon是一個平臺。幸運的是,我們及時修正了我們的愿景和指標,以符合我們產(chǎn)品平臺的實際情況。
意識到我們不是一個平臺,是值得慶幸的。它允許我們把“發(fā)現(xiàn)”(能讓用戶來找到喜歡的藝術家——譯者注)從我們的發(fā)展戰(zhàn)略中去掉,因為我們意識到,隨著創(chuàng)造者(藝術家)做大,雙方(大V和平臺)地位會改變。我們轉而專注于構建一個應用和開發(fā)工具(類似于Wordpress/Salesforce/Shopify/Segment等)。這是YouTube和Facebook及其競爭產(chǎn)品無法做到的?!?/p>
— Tal Raviv
假設你仍然相信你的公司是一個平臺-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決定了如何限定你的平臺范圍(按照地理或類別),并選擇了一個側重點(最有可能是供應側)。
那么現(xiàn)在,你需要建立起最初的供求關系。在接下來的兩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這些平臺是如何實現(xiàn)早期供需增長的——包括12個最常見的增長杠桿、最有效的策略和一系列精彩的故事。敬請期待!
譯者:金爺挑燈拆酒錢,私募股權投資人。微信公眾號:金爺挑燈拆酒錢。
本文由 @金爺挑燈拆酒錢 翻譯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像餐飲、酒店等剛需,只要供給側擴大了,需求方就會擇優(yōu)使用。
但像遛狗等非硬性需求,則要擴大需求面,培養(yǎng)用戶習慣,有用戶付費就會有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