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產品狗的運營之道
![](http://image.woshipm.com/wp-files/img/32.jpg)
20歲創(chuàng)業(yè),1年后我是產品經理,為了突破自己的產品定義和產品觀的塑造,決定輪崗運營。回到1年前的崗位,視角和環(huán)境已完全不同,一個即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我叫槍子,一個產品狗的運營官。
首先還是感謝BLUES的邀請,讓我有勇氣寫這篇文章,因為從運營和產品的視角自己一直都還是屌絲階段。在創(chuàng)業(yè)公司有太多的運氣,跟隨公司從破產~A輪的過程中沒有掉隊,并能發(fā)揮自己的力量。0~1的路漫漫,屌絲也終會蛻變成將軍,昂首挺胸!
本篇文章,我將以產品和運營的交叉視角來闡述我的“運營觀”,包括:人人都是自己的產品經理、弱勢運營的發(fā)生及改變產品和自己的命運,最后一個觀點我將具體描述實際的案例,希望表達的更深刻
一、人人都是自己的產品經理
很多PM否定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個觀點,其實作為我來講,無論是讀完這本書還是和蘇杰的交流并沒有給我?guī)硖喈a品上的積淀,然而要澄清的是,蘇杰的原話意義在于:人人都是自己的產品經理。
產品運營不分家,但大多數(shù)人認為產品和運營完全不同,首先是思維邏輯的不同,再是目的的不同,而最重要的則是“主人翁意識”。在公司早期階段,產品經理往往是一個公司產品的發(fā)起者和負責人,對待產品就是自己的BABY一樣,知道他哪一天誕生、哪一天生病、哪一天猝死。。。
在我接觸的優(yōu)秀運營人也都存在這種特質,與其說是“主人翁特質”,不如說他們也是是“PM”,為什么這么說?
產品經理:我往往是發(fā)起會議討論者
運營大牛:我不僅發(fā)起會議,我還會有方案備選和KPI
產品經理:我需要編寫和整理各種文檔
運營大牛:我不僅需要文檔,我還需要沙盤會議,為我背負的KPI承擔責任
產品經理:我每天還需要在公司各部門甚至事業(yè)部間協(xié)調
運營大牛:我不僅要協(xié)調,我還要通過計劃索取更多的幫助,甚至現(xiàn)金流。
。。。。。。
理論很簡單,總要的是你需要愿意背負這樣的責任,對自我的責任、對工作的責任、對公司的責任。
作為一個運營,自己成為“PM”需要怎么做?
首要的是學會自我驅動,它能幫助你了解自身價值,起碼得知道你的每一天是因為什么離開你被窩的!我今天的常規(guī)工作是什么?昨天的數(shù)據(jù)為什么這么差?
慢慢的開始,培養(yǎng)一種思考的習慣,很多時候需要擱置自己的主要視角,更多的站在部門視角、公司視角、行業(yè)視角等來看一個問題,不要讓自己的思維被自己禁錮。
人人都是自己的產品經理,時刻的去逼迫自己,抓住每一個重要的節(jié)點去控制,遇到問題需要有不多的解決方案和最佳方案,小到一個產品描述的詞語也需要去思考。
這時,你何嘗不是一個產品經理?
千萬別不相信,你和產品經理相差的只有經驗和名片。
二、弱勢運營的發(fā)聲
發(fā)現(xiàn)很多公司的產品話語權過大,產品經理走在了運營前線而不是運營挺身去干。這種情況主要集中在初創(chuàng)公司或產品早期階段,產品經理憑借自己的經驗和洞察力做判斷,容易走進誤區(qū)。
這類情況的起始原因有很多,但核心關鍵在于:運營的弱勢!
弱勢代表了你沒有話語權,你當前的工作沒有做好,你沒有使團隊看到愿景,你沒有讓程序員了解自己的價值等等。
所以運營需要做發(fā)聲,從日常做起。
首先你得知道自己存在的價值并且有“主人翁”意識,在早會說出的遇到的問題,和上司匯報輸出解決方案,在非正式場合與他人求教(不能帶有負能量),用數(shù)據(jù)分析說話。
而后是活動,作為發(fā)起者,除了在內部討論,更要衍生到外部討論。
主動邀請其他部門的同事參與到討論會議,開放和放松的環(huán)境更能讓大伙暢所欲言,用心記錄每一個有價值的“關鍵點”,結束后不要忘記說感謝。
當你的獲得需要設計技術開發(fā)的,得叫上所有相關的技術和產品、設計。在那之前你還得先和各負責人通氣,大致說明內容再郵件說明及邀請伙伴們參加會議。
這樣的活動討論會就相當于產品的“需求評審會”,難免的撕逼、被吐槽、質疑,但別怕,大家都是站在公司的統(tǒng)一價值視角上(如果不是請嚴正指出)。不要擔心會議時間很長,你需要講明白活動的目的,再說明白需要涉及的開發(fā)和請求產品經理為你把關(有時候是出于禮貌)。
有的時候你甚至需要花費會議時間的二分之一來講述活動的意義,這是希望大家統(tǒng)一戰(zhàn)線,并且知道自己是活動組的一份子,最重要的則是讓大家知道自己的價值,自己在做什么,做完了能為公司帶來什么,可能的危險,可能的成就。。。。。。
我始終相信,運營是一家企業(yè)的興奮點和節(jié)拍器,請記住:一次流量的暴增能夠解決公司大小問題問題遠大于流量帶來的直接價值和數(shù)據(jù)價值。
運營需要發(fā)聲,但不是噪音!
企業(yè)中噪音是什么?
- 負面消息
- 背后討論
- 無理要求
一切的發(fā)聲都是建立在本職工作完美履行的基礎上,去練習、去犯錯誤。
改變產品和自己的命運
2015年11月,連續(xù)2周的數(shù)據(jù)滑落使我們不得不緊張,緊急召開了一次又一次的討論會議。當時我還是以產品經理的身份,因為運營架構的調整,我每天除了產品的涉及跟進,還需要游離在產品運營和商家運營之間(兼職平臺是企業(yè)和學生雙端產品)幾度崩潰。
商家的拓展到達瓶頸,公眾號推送到達瓶頸,我開始發(fā)現(xiàn)技術部門也出現(xiàn)了情緒波動,有人開始抱怨:老子花了這么長時間做的功能結果有個蛋用!
一時間公司氛圍跌入谷底,除了人員調配,似乎想不到更好的應對方案。
2015年12月,一個運營的簡單活動的帶來的偶然性爆發(fā),使當日單量創(chuàng)下新高。最讓我驚訝的是:因為流量壓力遭到挨罵的技術竟然比計劃活動的運營團隊更開心!
大家也從積壓的困惑中解放,商家運營組有了更加合理的規(guī)劃,產品運營借助活動帶來的流量繼續(xù)發(fā)熱并控制。
因此,運營是一個發(fā)聲,這個聲音能夠直接給予團隊信心和壓力,是一種正能量而不是單方面的。這樣的運營你還會認為簡單嗎?
回顧活動本身,其實并沒有花費太多的經歷,但有兩點做到了接近極致:
1.我們召開了活動會議進行討論,參與者包括運營、產品、設計、技術。
會議時間超過1個小時,每一個人都知道這次活動的目的和原因,雖然技術最終沒有按設計方案去實現(xiàn)。
2.活動本身是通過用戶調研獲取的用戶當下興趣點,在此基礎之上才做了渠道和談判。
活動的余溫持續(xù)不過2周,很快數(shù)據(jù)又開始了起伏,加上新的LOGO、新的slogan,花費的精力開支過長,一時間失去了方向!直到他說:現(xiàn)在的產品毫無生氣,我們?yōu)槭裁床话炎约旱漠a品特點包裝出來!
很快,一次漫長的產品研討會敲響戰(zhàn)鼓!和以往不同,這次會議是由運營發(fā)起而非產品,會議當場提出了各種優(yōu)質和奇葩的改進意見,包括:一個頁面放兩個平級的選擇入口和底部3個推薦鏈接(省略138字,但無厘頭也是溝通的良好部分)。
很多方案讓我在內的PM感到無奈,可我知道:不改變,我們死路一條。
歷經多次撕逼,我們最終決定,將首頁全面改版,把使用頻次并不理想的“訂閱功能”入口縮小;分類標簽減少一排,讓用戶更直觀的感受產品和減少選擇。
最重要的一步是我們抓住“優(yōu)質兼職”作為產品和品牌切入,將特點放大,以“類輪播圖”的展示方式放入首頁,而包裝過的精品兼職內頁采用獨立于普通兼職的UI框架并嵌入H5鏈接來包裝文字。
就這樣,配合煥然一新的品牌形象,學生APP3.0正式上線。
時處期末,如所料的數(shù)據(jù)并引來峰值,但也成功阻止數(shù)據(jù)的進一步下滑。運營仍在不斷地磨合產品并把經理更多的放在品牌公關上。這也是第一次,運營這么直接的改變產品,但數(shù)據(jù)對我們笑的暗藏深意。
2016年1月,我選擇輪崗運營,目的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改變團隊現(xiàn)在棘手的溝通的問題,讓運營變得更有活力,以及用新的視角審視產品、審視自己。
2016年2月,當前的產品我們已經能熟練運營,通過上一次的產品改變,運營有了更多的話語權,也更加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很快一個新的功能順理成章的進入技術開發(fā):
運營:為什么報名滿的兼職不能再報名?
產品:報名人數(shù)有限制,名額是商家自主決定的,邏輯沒有錯
運營:商家想要的是錄取人數(shù),但錄取人數(shù)和招聘人數(shù)并不相等
產品:這個問題之前討論過,現(xiàn)在不可能把兩者區(qū)分
運營:既然不區(qū)分,那為什么報滿的的兼職其他用戶不能選擇等待呢?
產品:等待的用戶如何定義
運營:商家選擇不錄取一個學生,等待者自動報名兼職
產品:那商家沒有選擇不錄取呢?
運營:這個我沒想到,但是我剛才的描述不僅是我想要的
產品:等等,我知道該怎么說了,明天三樓會議室見。
這就是“排隊功能”的由來,它解決了:
- 企業(yè)對招聘人數(shù)和報名人數(shù)不匹配的困擾
- 消除了用戶對興趣兼職報名但報名失敗的拒絕導致的“失落”感官
- 運營不需要擔心包裝的精品兼職不夠報名(剛上架便因報滿名額而無奈下架)的過分及時性
新的版本等待上線,學校還未開學,嶄新的運營和團隊早已蓄勢待發(fā)。
2016年3月,等待換來的并不是失望,平均數(shù)據(jù)相對15年12月增長4倍,很高興的告訴大家,兼職成交數(shù)據(jù)在近7天內3次突破歷史最高峰值,最重要的是:我們沒有額外花費1分錢。
世事萬物的復雜性太多,運營一家企業(yè)真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她活的更久?或許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大小話題。不信的是,很多時候運氣才是關鍵先生,我和很多人討論過,為什么今年數(shù)據(jù)會突破峰值,沒有人知道準確的答案,競品的動蕩?行業(yè)的嶄亮?公關的累計?產品的口碑?沒有人知道!
我知道的僅是,做好準備,做自己的產品經理,不斷地發(fā)聲、放光,去改變產品,然后改變自己的命運!
這就是我的運營之道,一只產品狗的屌絲運營之道。
2015年3月10日
槍子
本文由 @青團社-強子 (微信GXQ22222)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知道他哪一天誕生、哪一天生病、哪一天猝死。。。
你這么牛X???
最后應該是2016年的吧。我覺得運營更注重細節(jié)。每一個細節(jié) 幾十個細節(jié) 加起來就會產生一個很轟大效果。產品更注重是市場和用戶需求,用戶體驗。與1線運營溝通只是了解這些信息的渠道。當然產運結合體,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