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趣的問題:中文BBS的遺產被誰繼承了?

2 評論 5418 瀏覽 18 收藏 19 分鐘

今后,中文互聯(lián)網不會再有一款真正意義上的“BBS應用”了,但是BBS的遺產將被徹底吃下、吸收,以某種前人難以想象的方式,以所有人都認不出來的方式,生動活潑地存在下去。

很久很久以前,我的意思是說:在短視頻和直播興起之前,在移動互聯(lián)網普及之前,在寬帶接入千家萬戶之前,在互聯(lián)網本身的用戶滲透率超過10%之前——也就是十多年前,圖文內容主宰了中文互聯(lián)網,尤其是其中的文字內容。

當時已經有了第一批內容集散地,它們大致可以分為如下三大“原始類型”:

(1)個人主頁/博客

自從WWW誕生,就有了Homepage(個人主頁),1990年代出道的初代網蟲肯定還記得HotDog、Frontpage、Dreamwaver等各色網頁編輯器,以及網易、21CN、保定熱線等各色個人主頁空間。

21世紀初,博客誕生了,它使得個人用戶可以聚焦于內容創(chuàng)作,不用過多考慮排版、美術、樣式等問題;大部分博客還可以接入RSS閱讀器。個人主頁/博客是“個人化”的內容創(chuàng)生平臺,盡管也具備一定的社交屬性(留言板/討論區(qū)/RSS聚合功能)。

(2)BBS/網絡社區(qū)

2000年代是中文BBS的黃金時代,當時分為兩大體系——教育網BBS(水木社區(qū)、北大未名、南大小百合等)以及公網BBS(天涯、貓撲、凱迪、網易社區(qū)等),前者一般基于Telnet技術、面向學生為主,后者一般基于HTML技術、面向社會大眾為主。

BBS/網絡社區(qū)是最早的內容+社交平臺,在巔峰期具備很強的人氣和話題效應,甚至是許多傳統(tǒng)媒體的新聞來源。但是,進入2010年代,BBS的影響力越來越微弱了。

(3)邀請制/審核制平臺

早在中文互聯(lián)網初期,榕樹下就是一個典型的審核制平臺,擁有龐大的編輯團隊,力圖以人工方式選出優(yōu)秀文學內容。2000年代,老羅二次創(chuàng)業(yè)的“牛博網”是典型的邀請制平臺,還有世界經理人等一大堆現(xiàn)在已經無人記得的內容網站。由于邀請制/審核制不符合互聯(lián)網大眾化的方向,往往淪為曲高和寡的自娛自樂,還要消耗大量人力,它從來沒有成為主流。

傳說時代結束了,現(xiàn)在我們位于2010年代的尾巴、2020年代的門檻。移動互聯(lián)網已經普及多年,視頻、直播、音頻娛樂是現(xiàn)在的主流,互聯(lián)網內容高度多元化。但是,上述三大“內容平臺原始類型”的遺產一直留存到今天。無論你看的是短視頻還是圖文,是娛樂八卦還是專業(yè)知識,你都仍然處在“三大原始類型”的影響范圍內。

個人主頁/博客是個人化的內容平臺,內容是跟著社交關系/關注鏈走的,人們關注的是某個作者/團隊的內容;這就是所謂“私有化流量”的原型。

新浪微博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它繼承了傳統(tǒng)博客的個人化風格,并通過強大的轉發(fā)、評論機制,加上移動互聯(lián)網初期的流量紅利,實現(xiàn)了飛躍。微信朋友圈嚴格的說也是個人主頁/博客的延續(xù),盡管做的更私密、更偏向強社交一點;微信公眾號/頭條號/企鵝號/大魚號之類,則是公開化、正規(guī)化的個人主頁/博客。

寬泛地說,個人主頁/博客的遺產影響最大、傳播最廣——如今掌握了巨大話語權的自媒體,以及微博、微信這兩個移動互聯(lián)網最早的頭部應用,都是它的遺產繼承人。

邀請制/審核制平臺是精英主義和專業(yè)化的內容平臺,它從來不曾成為主流,但是在垂直領域發(fā)揮著巨大作用:虎嗅、36氪、果殼、機核、游戲時光……以起點、晉江為代表的網絡文學平臺也屬于審核制,編輯在簽約和推薦過程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一度成為資本風口的知識付費也帶有明顯的邀請制/審核制色彩——雖然用戶是用錢投票的人,但是他們投票的對象卻是根據一定標準篩選出來的。你甚至可以從B站的答題機制看出精英主義的影子,盡管這個影子已經越來越淡了。

BBS/網絡社區(qū)是草根化和弱社交化的內容平臺,它具備三個特點:

  • 第一是流量分配的公允性,任何人發(fā)帖在理論上都有相同概率被看到、點擊(當然,BBS也有一些推薦機制),這就鼓勵了“草根逆襲”的神話;
  • 第二是基于興趣的弱社交屬性,大家是為了共同的興趣愛好而關注某個版面/話題,在此基礎上嘗試交朋友;
  • 第三是天然的垂直/圈層屬性,一個BBS可能有幾十個乃至幾百個版面,不同版面的重度用戶可能老死不相往來,也不存在強大的“跨圈層/轉發(fā)/強推”機制。

那么問題來了——BBS的上述特點被誰繼承了呢?

好像沒有什么特別完美的繼承人,而且大部分繼承人現(xiàn)在過的都不怎么樣。

首先必須指出,在中文BBS大紅大紫的時期,還沒有“算法推薦”機制,連個人用戶信息都很難收集上來。當時的BBS是以版面、話題、關鍵詞等方式組織的,附帶一些“社區(qū)熱榜”“編輯推薦”“版主推薦”機制;也就是“以預設的、分散化的興趣為主流,以中心化的推送為支流”。

很顯然,事先預設的版面/話題,肯定不如自動化的算法精準,可是它具備算法不具備的魔力——草根的“公平性”。

只要是算法,就會形成馬太效應,就會導致“流量集中到少數(shù)人”,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挫傷草根內容創(chuàng)作者的積極性,而且,只要是算法,就有空子可鉆。算法不但與草根性相矛盾,而且與社交/關注鏈相矛盾。所以,沒有任何內容平臺會完全依賴算法:即便是公認算法很強的抖音,現(xiàn)在也越來越強調關注、同城等功能。

信息流和社交媒體的崛起,導致BBS傳統(tǒng)的版面/話題模式變成了“過時的恐龍”。一邊是中心化的算法信息流媒體(頭條系、后期微博),一邊是去中心化的社交媒體(微信公眾號、早期微博);BBS被夾在中間,日薄西山、步履維艱。

以教育網BBS為例:十五年前,北大清華新生入學的一個月內必然會注冊未名/水木社區(qū)賬號,校園生活的經驗之談都在BBS精華區(qū)里,就連班級和社團活動的召集也通過BBS完成?,F(xiàn)在,無論是北大清華還是其他大學的新生,入學之后都會加微信群、關注微信公眾號,或許還會關注官方微博/抖音/快手/QQ興趣部落什么的。至于公網BBS……它們真的還存在嗎?

然而,我們還需要指出:BBS在本質上不是“反算法”“反社交”的。移動互聯(lián)網的算法推薦機制,本質上是基于對用戶身份和行為的識別,這種識別一樣可以用在BBS模式上——君不見,連微信看一看都推出了基于算法的“精選”模式?早期BBS本身就是一個弱社交平臺,網齡超過15年的人肯定都有在某個BBS上通過“舌戰(zhàn)”或“互吹”而認識某個朋友、加了QQ、一直聊到現(xiàn)在的經歷吧?

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BBS的本質是“去中心化”“草根化”“垂直/圈層化”。只要一個內容平臺具備公平、分散的流量分配機制,讓草根內容創(chuàng)作者有逆襲的可能性,而且鼓勵用戶/內容分層,它就可以被視為BBS的遺產繼承人。

遠的不說,在最近十年,至少有如下平臺/應用曾經具備“接過BBS火炬”的資質,但是都因為種種原因失敗、半途而廢,或者改弦易轍:

百度貼吧:

毫無疑問,貼吧是最后一個頭部中文BBS,也是BBS文化的集大成者。“李毅吧”(帝吧)是無數(shù)互聯(lián)網陳年老梗的發(fā)源地,“顯卡吧”能讓你在一眼之間從富二代變窮人,“戒賭吧”“戒色吧”則是著名的奇葩集散地……百度貼吧以關鍵詞為組織形式、以搜索引擎為天然流量入口,是80-90后兩代網民的集體記憶,也是百度最成功的一個C端產品。

然而,百度令人窒息的運營玩壞了一切,在移動化方面步伐太慢,商業(yè)化吃相又太難看。2017年以來,貼吧日益邊緣化,BBS文化恐怕要從此斷代了。

豆瓣:

在創(chuàng)立初期,豆瓣是一個比較純粹的“書影音+個人日記”平臺;但是,從2008年開始,豆瓣小組功能異軍突起,至2009年已經能貢獻80%以上的流量。直到今天,“八組”“炮組”“鵝組”“月亮組”(有些已經解散)還是網民傳說中的烏托邦??上?,豆瓣小組功能又被玩壞了——豆瓣高層似乎不樂意讓小組成為流量擔當,也不懂怎么運營,甚至不懂怎么合規(guī)。

此外,豆瓣的移動化步伐也很慢,用戶大量流失?,F(xiàn)在的豆瓣已經恢復成了一個小眾平臺。

知乎:

中文BBS文化還真在知乎得到了較好的繼承,許多知乎大V都來自百度貼吧、天涯、貓撲乃至大眾軟件BBS。早期知乎名義上是個問答社區(qū),其實是圍繞著問答組織起來的BBS。然而,知乎越是發(fā)展,就越是脫離BBS的軌跡——現(xiàn)在的知乎首頁分為“關注”“推薦”“熱榜”三大塊,流量分配越來越中心化,輔以“專業(yè)認證”“鹽選”等精英化機制。

簡而言之:學信息流媒體、學社交媒體、學邀請制平臺,就是不學BBS。這個選擇正確與否,不好說。

新浪微博:

2014年以前的微博還真有那么一點BBS色彩,草根、垂直用戶很多,話題很雜,沒有惡臭粉圈文化、沒有莫名其妙的“被關注”??上В髞淼奈⒉┝x無反顧地選擇了“去BBS化”,同時也“去社交化”,變成了一個以娛樂八卦和突發(fā)新聞為主的“移動門戶網站”。

隨著今日頭條的崛起,微博也加強了算法功能?,F(xiàn)在的新浪微博跟6-8年前相比,除了名字一樣,已經沒有什么繼承性了。

看樣子,中文BBS似乎已經滅亡了?這是不是全世界的常態(tài)呢——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算法的進步、社交媒體的強大,BBS作為一種內容組織和傳播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

至少,在美國和日本不是這樣的。

美國的Reddit和4Chan兩大BBS,我就不贅述了。Reddit是一個特別有趣的地方,它歷史上最高光的時刻是2016年從頭到尾力挺川普選總統(tǒng),川普的競選活動很多都是基于Reddit的;4Chan也不遑多讓,既有川普的粉絲也有希拉里的粉絲,但還是前者占優(yōu)勢。

附帶說一句,國內老有人說知乎成功預測了美國大選結果,而美國互聯(lián)網社區(qū)沒預測到——這些人肯定不上Reddit;這也說明,在國內的人的心目中,Reddit這樣的BBS類平臺已經沒人權了,不配有姓名。

日本的2Ch也已經走過了20年,并且啟發(fā)了美國的Reddit、4Chan。你可以認為2Ch就是個大型寬帶山,或者不裝逼版的豆瓣,或者商業(yè)化程度很低的貼吧——以上三者的綜合體。2Ch網友開發(fā)出了一套自己的語言體系,比玩梗還更進一步。

還記得嗎?在《命運石之門》里,岡倫太郎只試探了兩句話,就確認了牧瀨紅莉棲是深藏不露的Channeler. 2Ch可以說是最純粹的BBS文化:匿名化、去中心化、拒絕直播(非實況化)、網友自主管理、拒絕頭部帖子(滿1000帖停止)……放在當前的中國,以上都是缺點??墒侨毡揪W友就是喜歡啊。

說來說去,無論美國和日本還維持著怎樣的BBS文化,似乎都不能改變“中文互聯(lián)網已經沒有BBS繼承人”這個論斷?

且慢。我們不能把BBS局限于狹隘的“圖文內容”領域——在BBS誕生的年代還沒有視頻、直播、音頻,但這不意味著BBS要永遠被束縛在圖文內容的桎梏之中。隨著技術進步,木質戰(zhàn)艦進化成了鐵甲艦,又進化成了主力艦,但仍然是戰(zhàn)艦。

在所有視頻社區(qū)當中,B站對BBS文化的繼承最多。

還記得嗎?草根化、去中心化、垂直/圈層化!說的不就是B站的PUGC社區(qū)嗎?

如果有一天,B站加入了頭部劇集競購大戰(zhàn),買了易烊千璽或Angelababy的最新劇集,在首頁進行無差別的狂轟濫炸,并且鼓勵新劇集的粉絲占領全站……那么B站就滅亡了。

顯然,B站不會滅亡,所以上述事件不會發(fā)生。

B站還徹底地貫徹了用戶自律、自發(fā)形成圈層的原則,從而凈化了彈幕和討論區(qū),使得各類興趣用戶相安無事。近年來B站也在加強算法,但這不是為了削弱BBS屬性,恰恰是為了強化這一屬性——優(yōu)秀而克制的算法可以幫助用戶形成圈層。

快手也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BBS文化??焓掷翔FVS抖音潮人,這種刻板印象雖不全面,但還算正確。相比抖音的算法獨大,快手的“關注鏈/算法推薦/同城”三位一體的流量分配機制,雖然仍與BBS有較大差別,但已經有點“BBS的醍醐味”了。

別忘了,快手最開始是個GIF動圖工具,后來是個動圖社區(qū),然后才是短視頻社區(qū)!它的用戶本來就偏草根,內容本來就偏垂直。因為抖音毫無興趣占領“BBS文化”的高地(它也不靠這個崛起),所以快手就成了短視頻領域里的BBS繼承人。

騰訊從來沒有做成過什么BBS類產品;不過,QQ興趣部落可以算半個例外。為了與微信拉開差距,手機QQ現(xiàn)在越來越強調年輕化、趣味化、內容化,在即時通訊(IM)的基礎上加入了越來越多的BBS成分。

另一個更有意思的東西,是微信“搜一搜”內部推出的“圈子”——2019年6月微信推出“好物圈”,未能成功,現(xiàn)在將“好物圈”升級成了“圈子”。粗略一看,這有點像BBS化的朋友圈,說不定今后還有BBS化的公眾號……誰知道呢?要判斷這個新產品的勝負還太早了。

今后,中文互聯(lián)網不會再有一款真正意義上的“BBS應用”了,但是BBS的遺產將被徹底吃下、吸收,以某種前人難以想象的方式,以所有人都認不出來的方式,生動活潑地存在下去。

BBS死了,BBS萬歲!

 

作者:裴培,公眾號:互聯(lián)網與娛樂怪盜團(ID:TMTphantom)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r-vqBySyZIelLaZ8GdkrRQ

本文由 @互聯(lián)網與娛樂怪盜團 授權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社區(qū)一般是意見領袖和追隨者組成的,論壇提供了討論的各種場域?,F(xiàn)在論壇被拆分成為更垂直的形式了,流量也被分走了

    回復
  2. 其實你完全可以再鋒銳一點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