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寫產品體驗報告?

5 評論 31333 瀏覽 403 收藏 20 分鐘

編輯導語:產品體驗報告,是體驗者在深入了解某個產品的商業(yè)模式、使用場景、產品功能等方面后,所作出的先有深度再到廣度的圖文分析報告。那么,如何撰寫一份產品體驗報告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某個時間我們下載了許多優(yōu)秀的 APP,定了偉大的目標——每天賞析一款優(yōu)秀產品,學習前沿的交互和視覺風格,努力提高自己的審美和眼界,確保在工作中能迅速找到參考。

相信大家都有過類似的做法,自覺更新自己審美和眼界,是值得表揚的。但是,時間一長你會發(fā)現索然無味、沒有突破,基本每個設計點都有共同的理論支撐,而且每次賞析只能停留在基本的交互體驗和視覺風格上。

沒有強大的數據支撐,不知道為什么這么做?只知道設計理論卻不知產品現狀?只能看到「點」卻不知「面」的精彩?競品的優(yōu)劣勢有哪些,我們應該如何改善?都不知道?那是因為你沒有做深度分析。下面開始梳理我最近學習《產品體驗報告》的一些心得。

一、什么是產品體驗報告?

產品體驗報告,是體驗者在深入了解某個產品的商業(yè)模式、目標用戶、使用場景、市場現狀、產品功能、交互體驗以及視覺風格,同時還包含了競品主要功能的對標,是先有深度再到廣度的分析報告,是全方位總結出來的圖文報告。

這里的「體驗者」可以是:運營、產品、交互、UI等產品相關人員,現在已經不局限于產品經理做報告了,因為行業(yè)需要多元化人才,同時也可以為你跳槽、轉崗、晉升打好基礎。

既然是一份圖文報告,就必須具備可呈現、可閱讀、可傳承的相關條件,類似于我們的工作總結、項目復盤等,產品體驗報告也有特定的輸出框架和規(guī)范。

二、寫這個有什么用?

  • 一般利用產品體驗報告來指導產品改進
  • 用于加深對目標產品和目標崗位的了解,深度體驗相關產品是必備流程
  • 也可以用于新入職或應聘時,為了摸清自身產品以及競品而進行的研究分析,面試時也能證明你對該產品做了充分準備
  • 當然也可以用來了解一些新生產品、感興趣的產品,拓展產品思維、設計思維

產品體驗是一個常規(guī)的手段,也是一個必要的流程,只有隨時隨地做到對行業(yè)、市場、用戶的了解,才能在關鍵時刻提出合適的解決方案。

三、前期準備

1. 熟悉產品&體驗產品

熟悉 APP 是做報告的基礎,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看法,去體驗它,感受它的優(yōu)劣勢。正如前面所說,這個優(yōu)劣勢不光是停留在視覺、交互方面,還可以包括核心功能、特色功能等,甚至是戰(zhàn)略層面的。

每個人都是用戶,所以不要怕判斷錯誤,大膽去感受、去思考、去提意見,然后把你的想法記錄下來,零零散散的筆記沒事,后面再統(tǒng)一整理,第一感受是最真實的。

在記錄想法時候,最好把你的理由羅列出來:哪里好、哪里還可以優(yōu)化、我應該怎么做?這個記錄好了,后面寫報告的時候會很輕松。當然也不要閉門造車,盡量和身邊的產品人員共同探討,發(fā)掘他們對產品的看法,或許能收集到你遺漏的點。

如果是你參與設計的產品,那直接把你之前的設計思考和建議復盤即可。

2. 收集&整理資料

資料收集是一個比較繁瑣的過程,需要多渠道去發(fā)掘信息,并把他們串聯起來再分類,相信收集過后會對整個產品的戰(zhàn)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用戶體驗五要素)有大致的了解,后面會根據這5個層面做產品解剖。

1)收集具體層面

需要了解 APP 的市場反饋:各端下載量、使用評論,以及這個 APP 有哪些競品,這些競品的相關數據又是怎樣的。

如何獲得數據?可以通過:手機應用市場、APP Annie、神策數據等數據網站來收集。很多自家產品還有內部研發(fā)的「數據觀象臺」,這些都能記錄留存、轉化、用戶特征、行為、點擊事件等重要數據,是產品報告中的有力證據。

2)收集宏觀層面

可以直接通過公司官網、產品介紹、招聘網站、用研報告、運營報告等方式收集。

3. 分析資料

分析資料可以在寫報告的時候同時進行。如果提前做好初步的資料分析,將會提高后面寫報告的效率。

1)分析具體層面

根據用戶的評論反饋初步判斷,提煉關鍵信息點進行分類。同時可以查看競品的用戶評價,兩者之間做對比,分析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優(yōu)勢或差距。

競品的行為數據我們基本看不到,是人家的產品機密,我們主要是自家產品的行為數據,競品只是參考。

最后可以從功能、交互、視覺、運營的維度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并優(yōu)化,把這些都記錄下來。

2)分析宏觀層面

根據搜集來的產品的背景、新聞、研究報告等信息進行分析,提煉其中的重要觀點,然后把這些觀點按照「用戶體驗五要素」歸類,把搜集來的觀點和自己對產品的想法進行碰撞,記錄思考過程。

4. 推薦工具

為了便于共享、傳播及圖片處理,產品體驗報告通常以 PPT 的形式記錄,因此我比較推薦的排版工具有:office PPT、Keynote、Axure、Sketch、Ps、Ai。

注意:制作一份產品體驗報告,你要面向的是企業(yè)高層、上級領導、面試官、產品團隊的同事、客戶等,所以需要結構清晰,排版精美、簡潔,這樣才會讓人有讀下去的欲望,正如文章開頭所說:可呈現、可閱讀、可傳承。特別是自己以設計師的身份拿出報告的時候,排版是否精美、信息主次區(qū)分是否明顯,也是對自身專業(yè)性的一種考量。

四、輸出框架

講到這里,準備工作就已經做的差不多了,現在我們開始規(guī)劃寫作思路。下面列舉的是比較全面的思路,可根據現狀自定義框架(重點是產品分析那一步,綠色部分):

如何寫產品體驗報告?給你一份全面的入門指南!

1. 體驗環(huán)境

如何寫產品體驗報告?給你一份全面的入門指南!

2. 產品背景

產品背景可以結合上面宏觀層面收集來的資料加以描述,盡量保證描述的邏輯性,要讓現狀、痛點、價值、目標一目了然。不要記流水賬,也不要復制粘貼。具體思路如下:

如何寫產品體驗報告?給你一份全面的入門指南!

可按照發(fā)散到聚焦、聚焦再發(fā)散的邏輯描述:先介紹市場環(huán)境→當前環(huán)境造成什么問題→用戶存在什么痛點→產品如何解決痛點→產品能達到什么目的→產品價值和未來的方向。

為了更容易理解,下面拿 Uber 的一段產品背景做舉例參考:

如何寫產品體驗報告?給你一份全面的入門指南!

3. 產品分析

1)戰(zhàn)略層

產品定位:為「誰」提供什么樣的服務,解決「誰」的什么需求。

產品類型:提供服務的產品屬于哪個領域,具有什么樣的產品屬性。

如何寫產品體驗報告?給你一份全面的入門指南!

功能特性:代表了一個產品核心情緒,可以從產品定位和主要功能中提煉出關鍵詞。

如何寫產品體驗報告?給你一份全面的入門指南!

目標用戶&特征:大方向描述完后,現在開始對產品的主角(用戶)進行細分,用戶是誰、特征是什么、他有什么問題、使用場景是怎樣的。

用戶信息可以通過用戶調研、后臺數據、產品數據、競品數據、市場數據等渠道收集,在我之前的文章中有講到過,如果前期有做這些準備,可以提取相關信息寫入報告。

如何寫產品體驗報告?給你一份全面的入門指南!

用戶需求&解決辦法:需求可以從實際數據和用戶反饋中提煉出來,有些運營團隊會通過組建鐵粉群、論壇、問卷調查等方式集中活躍的目標用戶,在這里可以得到他們的訴求,當然最好的方法還是面對面做訪談。

解決辦法對應到需求,可以利用「KANO模型」歸類,舉例:

如何寫產品體驗報告?給你一份全面的入門指南!

使用場景:通過「KANO模型」歸納了需求和解決辦法,然后就要列舉出用戶使用產品的環(huán)境。

  • 什么情況下使用產品?這個情況會不會導致情緒波動?
  • 什么地方使用產品?
  • 這些地方網絡環(huán)境好不好?不好該怎么辦?
  • 定位有沒有覆蓋到?精不精準?不精準怎么辦?
  • 移動支付時賬號內無零錢怎么辦?
  • 正在等車時,手機沒電怎么辦?

這個時候需要你保持一顆同理心,通過一個切入點把思維發(fā)散開,產品設計要考慮到極端情況,必須不停地問「為什么」??梢越柚鷪F隊的力量一起完善,C端產品每個人都是用戶。B端產品就需要身臨其境去現場,或者實實在在找用戶調研。

行業(yè)分析:這個分析完全是宏觀層面的東西,一般通過政策、經濟、社會、科技方面來發(fā)掘,行業(yè)新聞資料網上都能找到,其次就是看你平時對行業(yè)的關注度了。

當然一些數據平臺也有直觀的信息可以參考:

如何寫產品體驗報告?給你一份全面的入門指南!

應用數據:通過對比競品在應用市場的下載量可判斷出自身產品的市場占有量。用戶評論評星可以大致分析出產品口碑。迭代記錄是個好東西,可以了解競品的研發(fā)方向。

階段數據可以通過數據平臺接入應用市場獲取:

如何寫產品體驗報告?給你一份全面的入門指南!

2)范圍層

這里從產品提供的功能(服務)層面來分析,可以按以下2個維度區(qū)分,并描述他們帶來的價值:

  • 基礎功能(必備的功能、解決問題的功能、代表產品屬性的功能)
  • 特色功能(核心且重要的、打破同質化尋找差異化的、提升用戶滿意度的)

如何寫產品體驗報告?給你一份全面的入門指南!

3)結構層

可以通過功能架構圖、業(yè)務流程圖、頁面流程圖去了解產品結構,并且能清晰地看到用戶完成一個任務的路徑,中間會發(fā)生什么,有多少步驟,然后把你的看法記錄下來。

對于競品我們可以邊操作邊記錄,我建議一定要自己畫一遍,流程圖能幫助你梳理產品邏輯,畫完之后可以分析其中的優(yōu)缺點,對比之下你會一目了然。

推薦工具:XMind、Axure

4)框架層

主要是對產品的重要界面進行分析,并總結出優(yōu)劣勢和整改意見,因為這些是整個產品的靈魂,例如:一級導航頁、主要業(yè)務流程頁、重要功能頁、特色功能頁以及用戶最喜歡的頁面。
5)表現層

表現層就是一個產品注入靈魂之后的肉體,即呈現層、UI設計。人的審美會根據時間發(fā)生變化,所以這里是檢驗你平時有沒有經常把玩優(yōu)秀APP、有沒有關注設計趨勢。有設計基礎的當然可以盡情發(fā)揮,不是科班出身的可以對應以下幾個維度做參考。

①視覺舒適度

每個人都有評價設計的資格,當你在使用一款產品的時候是否被包裝所吸引,一眼看上去辣不辣眼睛,這是產品最基本的臉面問題。

  • 顏色、布局、版式、微交互、精致度等,如果這些讓你的情緒產生正面增長,那么恭喜你,你已經被產品的「本能層次設計」所吸引
  • 如果情緒波動不大,說明還看得過去
  • 如果從視覺上讓你感覺不舒適、皺眉頭等負面情緒產生,那只能說明還有優(yōu)化的空間

②視覺和交互的一致性

比如:頁面切換方式、反饋機制、加載刷新、空狀態(tài)、功能性按鈕的狀態(tài)、圖標風格、元素細節(jié)、設備適配、視覺語言等是否將一致性覆蓋到整個產品。

③品牌感

品牌設計是最容易在視覺上打破產品同質化現象的方式,很多優(yōu)秀的產品早已深入人心,比如:企鵝-QQ、熊掌-百度、豬臉-飛豬……

將這些形象元素融入到 APP 里面,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視覺效果,這是除功能以外尋找差異化的最佳方法。我舉一個「飛豬」的例子:

如何寫產品體驗報告?給你一份全面的入門指南!

「飛豬」將一個 Logo 特征融入到搜索框、toast、圖標、標簽等地方,從而提升視覺的一致性和品牌感,這是一種思維灌輸式的洗腦,將品牌映入人心。

④功能可見性

圍繞「視覺服從于功能」的原則。UI設計要把握好功能的視覺權重,比如:功能優(yōu)先級、入口層級、按鈕層級,哪些可操作等,這些都需要通過設計讓用戶感知到。

假設一個可點擊的地方,但用戶看不出來、沒感知到,這就是功能可見性極弱,影響使用體驗。

同時還要考慮到用戶群體,如果是一款老年人、色盲者使用的產品,你的功能可見性又是怎樣的呢?

總之,我們做一個設計或者評價設計之前,腦袋里都要過一遍用戶使用場景。

4. 競品分析

基于戰(zhàn)略層面收集到的數據,我們需要和競品做宏觀對比、具體對比,看看別家產品是怎么做的,為什么受用戶喜歡:

1)宏觀對比

如何寫產品體驗報告?給你一份全面的入門指南!

2)具體對比

功能差異化對比:

如何寫產品體驗報告?給你一份全面的入門指南!

視覺和交互對比:這里可以運用文章開頭提到的「APP賞析」,站在UI設計和交互體驗的角度做對比分析,羅列出雙方的優(yōu)劣勢,并提出自己的建議。

5. 假如我是產品經理

相信你做到這一步的時候,已經對產品了解的比較透徹了,在解剖過程中你肯定有很多疑問和自己的想法,沒關系,大膽把他寫出來,這能夠檢驗你的分析成果。

假如你是產品經理或設計負責人,你會如何優(yōu)化、把控產品呢?就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始你的表演吧:

  • 功能問題
  • 交互體驗
  • 視覺風格
  • 產品未來發(fā)展的設想

五、總結

  • 千萬別急著動手,先收集相關資料和數據,認真分析并做記錄
  • 了解產品定位、用戶群體和市場現狀,知道產品為哪些人解決問題、設計機會在哪里
  • 找到用戶訴求,參考競品,結合產品現狀給出合理建議
  • 與競品做對比,找到優(yōu)缺點,設想改進方案

 

作者:拾二;公眾號:產品社

本文由 @拾二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謝謝作者!

    來自廣東 回復
  2. 受教

    來自上海 回復
  3. 設計師怎么寫體驗報告?

    來自廣東 回復
  4. 哈哈哈我希望看完我能學會怎么寫哈哈哈,先碼??!

    來自云南 回復
    1. 加油!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