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的交互按照這 6 點做才加分
![](http://image.woshipm.com/wp-files/img/102.jpg)
交互能夠讓界面看起來生動有趣,但是要格外注意上下文。通過上下文流暢地傳遞給用戶,能夠讓用戶有明顯的預期。解釋界面上的元素,強化元素間的層次結構,并且表現(xiàn)產(chǎn)品邏輯。
如何讓交互的上下文表現(xiàn)的更加流暢呢?《Functional Animation In UX Design: What Makes a Good Transition?》(原文需要翻墻)一文中提到了 6 點,包括:有響應、能聯(lián)想、自然的、有目的、速度適中、簡單清晰。
1. 有響應
簡單的說,用戶操作并產(chǎn)生預期的反饋。作者在文中提到了“開關燈”這個場景,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會有類似的場景存在,比如點擊應用圖標打開應用、點擊用戶頭像進入用戶個人主頁等等。我認為,有響應是大多數(shù)應用遵循的基本的邏輯和原則。
2. 能聯(lián)想
這一點和“有響應”有密切的關系,也就是符合用戶預期。將新展開的界面和構成界面的元素或動作連接起來。組合聯(lián)系背后的邏輯是幫助用戶理解剛剛在可視布局里發(fā)生的變化,是什么觸發(fā)了這個變化。也就是用戶在前一界面發(fā)生點擊行為,與后一界面之間的關聯(lián)性。這個概率的大小,決定了用戶預期的強弱。
3. 自然的
在現(xiàn)實世界,物體迅速加速或減速是受重力和摩擦力的影響,比較明顯的幾種類型有:
ease 規(guī)定慢速開始,然后變快,然后慢速結束的過渡效果;
ease-in 規(guī)定以慢速開始的過渡效果;
ease-out 規(guī)定以慢速結束的過渡效果;
ease-in-out 規(guī)定以慢速開始和結束的過渡效果
類似的,在好的用戶界面設計中,開始或停止也不是突然出現(xiàn)的,而是遵循一定的加速或者減速的表現(xiàn)。
4. 有目的
在恰當?shù)臅r機指引到恰當?shù)姆较蚝湍康?,交互的作用彰顯的淋漓盡致。不論是文字段落,還是靜態(tài)圖片,都能通過交互完成,一個好的交互能夠引導用戶進行下一步的操作。
第一次進入的用戶或許不能預知即將發(fā)生的交互行為,但合理的動畫能幫助用戶保持良好的方向感,不會覺得內容突然發(fā)生了變化而感覺不適。當把窗口縮小時,Mac OS 使用了一個動畫,這個動畫連接了前一個狀態(tài)和下一個狀態(tài)。
另一個好的示例是一個繼承性過渡,當用戶在列表中或卡片元素中選擇某一項,放大看它的細節(jié)內容,這個交互需要用戶保持上下文一致。(請對照原文閱讀體會)
5. 速度適中
原文中表達的是“快速”,我認為應該是速度適中,或者應該是找到一個平衡點,讓用戶既不會等太久,且符合用戶心理感知。在用戶操作后,能夠讓用戶理解和判斷即將發(fā)生的事情。
6. 簡單清晰
過渡應該避免一次做太多事情,因為當眾多的條目需要在不同的方向或路徑運動時,它們會讓人困惑。
過渡應該清晰、簡單而連貫。記住,在交互設計時,少即是多。所以我們應該只關注希望用戶做的主要事情,完成我們?yōu)橛脩粼O置的主要任務就可以了。
在結論部分,作者也介紹說明了:
交互不是隨機的,每一個交互背后都有目的。交互需要讓你的用戶不錯過最重要的信息,無論你的 App 是好玩有趣的,還是嚴肅直接的,使用合理的交互能幫你給用戶提供一個清晰快速連貫的體驗。用心設計,注意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成功的關鍵,讓人機交互更容易使用。
文章由 鄭幾塊 原創(chuàng)發(fā)布,轉載請獲得授權,謝謝!
有配圖說明會更好
這個并不是翻譯,所以我沒有用原文的圖,你可以翻墻看看原文,嘿嘿
? ? ?